< 好書推薦 : 擦亮心靈之鏡,拉姆•達斯的活在當下之道 >
這是最近看過最過癮,又超好看的一本書,一定要推薦給大家。
拉姆•達斯 將遇見上師 馬哈拉吉 的過程與教導,及個人如何將上師教導的法,用在擦亮自己心靈之鏡,到如何能自在活在當下的過程跟世人分享。
他不僅是賈伯斯最推崇的心靈導師,他50年自我修練的過程,更影響了現今無數的靈性導師與靈性追求者。
真的很讚,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們。祝大家週末愉快呦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〔我要的是自由與愛,不是 "正確"。〕
這章節有一段文字描述我特別喜歡,他說 :
要是有人激起你的憤怒,你憤怒的原因只有一個 :
你堅持認定某件事應該如何如何,你在否定它現在的狀態。
於是你發現,是你自己的心智對事情的期待創造了你的地獄。
如果因為某件事不是你以為的那樣,讓你感覺很挫折,
你要去檢查你的想法,而不是光檢查那件讓你備感挫折的事。
如此一來,你就會發現很多情緒上的痛苦都是來自你認為事情應該是什麼模樣,來自你無法允許事情如其所是。
當我開始生氣時,我看見自己的困境,
看見自己是如何被困在期望與自以為是當中。
學習放棄憤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。
而且我發現,我要的究竟是自由與愛,而不是 "正確"。
如果迷失在自己的情緒反應中不是你想要的,
你只要允許自己和他人的人性如其所是,
這就是慈悲的開端。
〔有信心,就沒有恐懼 ; 沒有信心,恐懼就出現。〕
這章節有一段文字描述我特別喜歡,他說 :
當你與自己的法調和一致時,
你就有了動力去面對自己內在那個困住你的地方。
如果有恐懼,你就不自由。
富蘭克林•羅斯福說 : 你該恐懼的,是恐懼本身。
恐懼是一種保護機制,意思是,
你對可能危害自己的事物體驗到一種浮動性的焦慮。
恐懼會使你想要緊緊抓住生活中熟悉的事物。
你要是忙著把自己看成一個與他人分離的獨立實體,
就會害怕那個存有消失。
但如果你認同於自己的靈魂,就不會有恐懼。
靈魂並不認肉身的結束,也就是我們所謂的 "死亡"。
沒有了對 "死亡" 的恐懼,我日常生活經驗的本質也隨之改變。現在對我而言,每一天就是它所是每一天。
感受到恐懼時,你會困在自己的分離感中,
覺得自己被隔絕了,覺得很脆弱 ;
感受到愛時,你則是萬物一體的部份。
當你知道自己是靈魂,知道靈魂就是愛,便有了真正的 "信心"。有信心,就沒有恐懼,只有愛。
愛是恐懼的解藥,因為它會去到分離感背後的地方。
隨著你培養出那種合一的特性,恐懼就消失了。
恐懼一消失,你在宇宙中就會覺得很自在。
[ 面對年老與變化 ]
這章節開宗明義就寫著我非常喜歡又認同的一段文字,他說 :
"變老" 的苦大部份肇因於老是想著過往的自己。
你能否容許變化發生,喜悅地接納,
並尋找每個變化當中的智慧。
而不是去抗拒 ?
很多人早年生活的焦點在於計畫未來,現在,這個 "未來" 已經來到眼前,他們的意識確又被 "過去" 占滿。
老是聽見他們感傷地回憶過往的美好,
心裡很納悶 :
那他們的現在是怎樣?
光是泡個茶喝不好嗎?
光是共處於星空下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好嗎?
他們的心智抓著一個身分不放,
而他們藉由重溫過去持續強化這個身分。
對於過往美好時光的任何記憶,
只要抓住不放,就會使你遠離當下這一刻。
但你活生生的靈性,卻是活在 "此刻"。
不在 "此刻",就哪裡都不在。
"現在" 並非在為 "以後" 做準備,此時此刻就是此時此刻。
這就是一切之所是,而靈,就在這一切之所是當中。
你越來越徹底進入當下,就會越來越全然地體會到靈的 "注入"。
徹底進入這一刻就像穿過一道門,進入另一個意識次元,---- 進入 "活在當下"。
[有意識地活著,有意識地死去]
開宗明義一段好棒好美的話。
對死亡的恐懼是一種預支的恐懼。
唯一真正可以為死亡做的準備,
就是一刻接一刻的過生活。
活在當下這一刻時,
你就不會活在過去,
也不會活在未來。
當你全然活在現在,
就不會預支恐懼,也不會焦慮,
因為你就在此時此地,不在未來。
當我們安住在自己的靈魂中,
死亡不過是結束一本書的其中一章。
巴楚仁波切 說 :
不要延長過去,不要邀請未來,
不要改變你固有的清醒,不要恐懼表象。
就這樣,沒有別的。
[ 從苦難到恩典 ]
苦難之中有時是有恩典。
從靈性的觀點來看,
苦難有時是粗糙的砂紙,
因折磨人而把人喚醒。
一旦你開始在靈性上覺醒,
就會重新認知自己的苦,
開始把它當作讓你進一步覺醒的工具。
當你體驗到讓你不知所措的苦,
就會防衛性的把自己的心關起來。
這時你的心或許會覺得受到保護,
比較不那麼容易受傷,
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心也變麻木了。
替自己的心穿上盔甲,
會切斷能量在靈性層面的交流,
這樣的交流存在於宇宙中,是要來滋育我的靈性的。